2007年1月2日星期二

《汉语的美之法则 / 枕戈》[推荐]

BlogBus比其他的平台更多一份洋溢的人文书卷气息,总能在这里找到好的博客文章。在此推荐一篇难得的好文——《汉语的美之法则 / 枕戈》
结合现在开始逐渐声响的传统文化(或民族文化)的复兴之话题(参看“REVIEWCN评论中国”里的《中国文艺复兴》《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洪水猛兽》),现当代我们都已经在开始严肃的思考此话题,而枕戈的这篇长文从古典汉语的美之基本法则,与现代诗歌的相互印证,条分缕析,确是自成一家之言。难得的好文,特此推荐!
摘录部分内容为引:
当我今天提出汉语的美之法则时,乃是指上个世纪初以来的白话文运动中,以白话取代文言(经典汉语)进行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的断裂事件。在这之前,诗人是不用提出汉语写作法则的问题的,但他们自有法则可循。当我们今天提出它时,却实实在在已经丧失了汉语写作的法度,从而处于一种茫然无所依傍的境地。我们所做的是深入这个空茫无迹的汉语的空茫中,通过一次次冒险再次确立一种美之法则来。
虽然古代汉语的写作特别是诗歌写作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,乃至可以说一直处于生生变易中,但在变易中一直保持着井然有序的态势;而今天,我们的汉语写作还从来没有面临如此严重的失序状态。汉语之美何在依然无从提起和发现。从那次事件开始,我们告别了古典诗歌平平仄仄的、对偶压韵的法则,之后也有诸多诗人如闻一多提出诗歌的音乐美、建筑美和绘画美,但仅仅停留在诗歌的外观形式上,而没有深入到汉语的内部法则中去,也没有深入思考过古典汉语何以能够建立整饬外观形式的法理基础,因而依然无“法”可取。直到天才诗人海子出现后,他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一种崭新的美之风范,一种基于汉语法则本身的美,从而有力续接了古典诗歌的美感。同时他在他的诗学札记中思考了诸如节奏的问题:“旧语言旧诗歌中平滑起伏的节拍和歌唱性差不多已经死去了,死尸是不能出土的,问题在坟墓上的花枝和青草。新的美学和新语言、新诗的诞生不仅取决于感性的再造,还取决于意象与咏唱的合一,意象平民必须高攀上咏唱贵族。”他在这里对诗歌的歌唱性当然首先是诗歌节奏提出了要求,而且这个要求已经有力地融进了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中。但作为诗人,他并未也无须对此作出法理的总结,他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美之风范是大于这种法理的要求的。夏可君老师对此作出了如下的评述:“海子诗歌写作的最大意义在于渴望建立诗歌的法则,‘王’和‘诗歌始皇帝’是这个梦想的汉语式表达。”感谢海子馈赠给我们的这个礼物——一种汉语写作的“美”之法则——藉此我们有望进入一个到来中的汉语书写和阅读的共通体中。
一、汉语法则[1]在俯仰之间
二、“活用”——汉语法则的溢出
三、古典汉语诗歌形式的嬗变
四、“意象平民必须高攀上咏唱贵族”
五、诗歌的外观形式
因为当我们谈到汉语的美之法则时,其实它是不能法则化的。我们只能进行一种敞开的审美游戏,差异化的游戏。美之为美在于它是不能定于一则的,而是差异化的从而是无比丰富的。但是,如果我们对汉语中一些特定的句式,比如汉语中一再以变化的面容出现的句型“杨柳依依”进行追根溯源的考察,对一些极富形式美感的诗歌范例——海子的诗歌只不过是符合汉语美之法则的范例之一——进行分析,或许对我们不无启示。另外,汉语中特有的对称法则,依然是有效的,现代诗歌中很多成功的范例都体现出来了。
但愿,我们在通往现代经典汉语的道路上,确实已经迈出了一步;但愿,在这个到来中的汉语书写的共通体中,我们能够准备和贡献出更多的美之作品来。
注:文章很长,不全部转载了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中链接阅读。
作者博客:道里书院
博客地址:http://daoli.blogbus.com/